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白彦锋

面对疫情,财政必须“统筹远近”

应对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能够做的远不止“减收增支”。紧急关头,决策部门反而更加要保持冷静。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一直存在。2019年中国GDP增速回落至6.1%,这既是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的结果。2019年经济绝对增加额和相对增长率“双双回落”,相对增长率从上年的6.7%下降至6.1%的同时,绝对增加额从2018年的87245亿元回落至71584亿元。经济增速的回落速度从2018年的0.2个百分点加速至2019年的0.6个百分点。因此,中国经济当前的问题是长期累积的结果,疫情只是起到了加剧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不能希望一劳永逸,必须“统筹远近”。

面对新冠疫情,我国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线作战”。道理很简单,只抓防疫不抓复工复产,防疫最终也会因为物资缺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缺乏保障而无法可持续,因此,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对经济恢复,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耐心。具体来看,目前,经济运行确实在不同程度存在上下游循环不畅的问题,上游复产快、下游相对较慢,上游产品出现挤压。但是随着经济的恢复,这种状况会不断得到改善,不必操之过急,也不宜过分强调企业复工复产。我国一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如果全部复工复产,又会出现产品积压、产能过剩。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积极的一面。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达程度是2003年非典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可能确实“不上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在线办公”。新冠疫情可能使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大爆发。因此,面对疫情,更应该坚定信心,而非渲染风险,为“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政策张目。

简单粗暴地提高财政赤字率大规模“放水”很容易、很痛快,但是“后遗症”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同时,一味地“减收增支”最终也会导致财政自身不可持续,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必须深入思考。

首先,扩大投资不能“新瓶装旧酒”。简单刺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这就需要在扩大投资规模上要有所选择。要从传统的“铁公基”向5G、互联网等“新基建”转变,瞄准经济高质量发展“补短板”,为经济下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产业基础。也就是说,加大投资在项目选择的时候也要费劲“踮着脚向上去够”,而不能“俯下身子往下泼”。

其次,要兼顾收入公平。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向少数高收入群体集中,社会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会不断降低,就会对冲财政的刺激经济作用。为此,在疫情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冲击较大的背景下,加强对他们的支持,不管是对于稳就业、稳增长等工作,还是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十分重要。

最后,压减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势在必行。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政府进一步“过紧日子”,压减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以“节用裕民”十分必要。同时,优化卫生等领域财政支出结构势在必行。近十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了卫生财政投入力度,但实践中,重治疗,轻防疫的问题非常突出。公共财政要做经济社会问题的“逆行者”,切实补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板”。这是今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向,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必须长期坚持。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20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