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大、政策优!税收政策效能进一步提升
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让减税降费政策的针对性更强,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减税降费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样需要提升效能,并满足精准性、持续性的要求。
减税降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2022年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要从税收政策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减税降费政策可分为两类,一是阶段性减税降费,其重点是匹配短期政策目标;二是制度性减税降费,其在完成短期政策目标的同时完善税收制度,实现中长期政策目标。近年来,减税降费不仅促进了宏观经济政策短期目标的实现,而且考虑了税制改革的需要,实现了减税降费政策与税制改革的有机协调。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性不容置疑,这是减税降费政策延续的基础。
减税降费政策延续与否,还需要对政策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政策才有必要延续。减税降费政策虽然直接减少财政收入,但政策实施后收获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这本大账是清晰的,收益大于成本,这也是减税降费政策延续的基础。
减税降费效能进一步提升
持续多年的减税降费要提升效能,进一步优化。这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政策力度大。2022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规模之大,超出市场和社会预期。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2021年又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的背景下,规模超大的退税减税,体现了税收政策助力“稳中求进”的要求,体现了财税部门的担当,体现了面对疫情防控以及国内外众多不确定性因素,政府与市场主体共渡难关。
政策体现延续性和递进性。好的减税降费政策到期得到延续。2022年,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将促进更多的企业创新,推动创新发展。2022年除了中央统一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之外,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让减税降费政策的针对性更强,市场主体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进一步优化。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预计为1.5万亿元,在全年退税减税总额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增量留抵税额到存量留抵税额,留抵退税范围不断扩大,且退税对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因此受益。留抵退税让增值税中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减少市场主体垫付资金沉淀,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现金流,有利于消费、投资。考虑到增值税在收入上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退税的作用不可低估。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是雪中送炭之举。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意义重大。
减税降费部署体现系统性思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降费部署体现了系统性思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财力统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举措,为大规模减税降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二是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协调。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的长期延续,意味着一些政策有制度化的必要,由此可以推动相关的税制改革。制度性减税降费本身就是税制改革的组成部分。税收政策的选择还需要与宏观税负协调。适当的宏观税负才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财力保障。
三是税收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协调。税收政策不仅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作用,还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目标联系紧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政策的实施,保住市场主体,催生更多的新市场主体,就是保住就业岗位,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是就业大户,同时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针对这个群体减税降费,有利于促进就业政策目标的实现。可以预期,税收政策在未来将担负起更多的重任,税收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文章来源:《中国税务报》202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