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抗疫——应对疫情的财政金融政策视频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0-02-082020年2月8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组织,“应对疫情的财政金融政策视频研讨会”在线上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岳树民教授、何青教授、马光荣教授、禹奎副教授、胡天龙副教授、代志新助理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就面对当前疫情应采取的财政金融政策议题展开讨论。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主要分为两个议题,分别是应对疫情的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与会专家学者陈述了各自的观点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1.关于应对疫情的金融政策
与会专家认为,会议共同讨论了如何运用金融政策应对中小企业现金流问题、定向宽松金融政策的甄别问题、进出口外贸问题、短期资本市场问题等。会议认为: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如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物流等,短期可运用定向宽松贷款政策,同时要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问题。定向宽松政策既需要保证识别精准度,也需要降低筛选成本。针对进出口外贸问题,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后续需持续关注服务业进出口问题。针对资本市场问题,相比开市初期存在一定反弹迹象,未来仍需观察中长期市场反应。
2.关于应对疫情的财政政策
会议主要就当前财政政策是否需要维持3%赤字率、如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如何实行税收政策支持等问题展开讨论。
针对是否需要维持3%赤字率问题,专家们认为,从财政理论和各国实践而言,建议2020年财政预算安排可以突破3%赤字率,通过增支减收以拉动企业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但不宜将突破3%赤字率常态化。可以从中期预算角度看待赤字率,例如,可以实行赤字率在“五年规划”内的动态平衡,而在疫情冲击下,短期内可以扩大赤字规模。除公共财政预算外,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也应适当扩张。
就具体财政政策而言,可采取的措施有:通过直接财政补贴增加防控疫情的物资供给;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要适当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并通过对口支援等横向转移支付来调整防疫资源配置;鉴于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复产、还未产生收入现金流,降低税率、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短期内所起到的作用有限,短期内,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可采取加大留抵退税力度,适当调整留抵期限。
与会专家特别强调,疫情冲击下要防止发生大面积失业潮,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对受疫情冲击的行业,可考虑给予财政补贴以缓解企业工资、原材料成本压力;进一步地,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可考虑延缓缴纳社会保障基金、对不裁员的企业按照上年同期工资标准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放宽失业保险和低保领取标准等手段,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失业危机。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对疫情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金融政策为辅,财政政策应以增支为主、减税为辅。财政政策要突破3%赤字率,并采取直接财政补贴、增加对疫情地区转移支付、增值税留抵退税、放宽失业保险和低保标准等措施。金融政策着重扶持与疫情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可以根据疫情持续时间,调整定向宽松的金融支持方向。在财政金融政策合力下,达到提振信心、刺激经济、稳定就业的效果。
撰稿:詹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