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4年第9期(总第17期)——“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举办
时间:2024-06-102024年6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和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4年第9期(总第17期)在线上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戎教授发布主题为《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报告。北京忠慧律师事务所主任安新华律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刊物编辑部主任陈龙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毛捷教授和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钟宁桦教授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参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财税研究所副所长马光荣教授主持。
李戎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2015-2023年,每年发行规模不断扩张,发行类别从以一般债为主转向为以专项债为主。报告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其与改革开放前三四十年的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式的增长模式相关,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于政府投资的拉动。报告从表内债务、隐性债务、深层次风险三方面分析了债务风险特征。表内债务特征表现为规模不断扩张、项目收益下降、土地财政也在逐渐遇冷,从而增大了专项债偿债压力,此外,专项债定价并未充分反映项目收益与风险。隐性债务特征为规模庞大、期限错配、财经纪律加强之下举债方式变异以及财政和金融风险的互溢。深层次风险在于原来“债务-投资-增长”的模式转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得原有债务模式无法持续滚动。报告从存量债务化解和增量债务防范两个角度提出化解债务风险的措施。在存量债务化解方面,核心是地方政府降低偿债压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化解方式可以分成债务偿还、债务置换和重组、债务转化。在增量债务防范方面,核心是转变激励、健全制度,具体方式包括央地财权事权改革、央地举债融资与支出责任相匹配以及全口径预算管理。
安新华律师介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有效路径。在方法论层面,需要结合西方的微观层面和东方的宏观层面。在政府债务治理逻辑方面,资金和项目是整个债务管理、债务治理的最核心要点。在政府债务治理的有效路径方面,绩效管理是最有效的路径。以山西为例,展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绩效管理的具体做法。安新华指出对中国而言,当前专项债规模已经很大,未来方向是怎样进一步用好专项债,核心是让专项债投资所产生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能够产生出可观的运营效益,确保专项债的长期偿债付息是稳定可持续的,而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陈龙研究员阐述了化解地方债风险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手段。他指出坚持在发展和增长中解决问题,将扩大总需求政策足量及时落地,做大经济资源,打造经济基础和前提条件。重要的是确定合宜的经济增长速度及投资水平。提出优化发展事权和投融资体制,产生“一石多鸟”效应,完善制度基础条件。化债一方面要做大经济资源,增加财政基础,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釜底抽薪,抑制地方债过快增长,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发展成本。指出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技术手段,在经济良性循环运动中削减地方债务存量。要将化债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盘活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活起来、资源资产流动起来,形成经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毛捷教授从混合公债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化解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提出系统阐释混合公债的理论机理。中国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构成日益复杂,地方政府性债务用途出现泛化、债务风险加速积累的特征。此外,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无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都呈现出市政债的特点以及类似于国债的性质。提出基于定性分析,使用专项债项目层级数据,验证混合公债的特征。最后基于混合公债的特征,提出了解决地方信用混同、风险混杂的政策建议,包括改善央地关系,避免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持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
钟宁桦教授围绕去年开始的一揽子化债方案的缘起、举措、原因、后果以及后期城投转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一揽子化债方案的背景。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出台了一揽子化债的方案。从化解债务角度看,需要关心债务率,一方面要控制债务,但更重要的是做大GDP。提出了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执行路径,把期限比较短的城投债变成期限比较长的地方政府债券。分析了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影响,整个城投债价格目前处在一个比较少见的高位,即信用利差处在很低的位置上。未来大城投会存续下来,小城投可能会开始逐渐退出。提出了城投转型方案,要将财政和金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