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新闻

新闻 首页/ 新闻/

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4年第6期(总第14期)——“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学术研讨会举办

时间:2024-05-19

2024年5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和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4年第6期(总第14期)——“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在线上召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刘勇政教授发布《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教授,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教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务处处长张立承研究员,广东省财政学会秘书长许航敏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参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教授主持。

刘勇政教授的报告从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历史演进、改革成效、变迁逻辑和完善方向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在历史演进方面,1995年中央设立过渡期转移支付,标志着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开始。当前,经过近30年的改革和制度调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形成了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的制度体系。在改革成效方面,转移支付制度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第一,转移支付规模不断加大;第二,转移支付在欠发达地区起到支撑性作用;第三,转移支付体系持续优化;第四,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不断提升。在变迁逻辑方面,转移支付制度演进过程中均遵循其内在的经济和政治逻辑:始终服务于财政体制改革全局;始终以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根本目标;始终着眼于协调区域发展与提升国家凝聚力;始终以实现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为导向。在完善方向方面,从总体维度和细分维度进行分析。从总体上看,需要控制转移支付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占比,以及规范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从细分维度上看,需要强化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一般性”,合理定位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缩减专项转移支付。

与会嘉宾围绕“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陆铭教授结合转移支付和城乡融合发展,从国家利益出发,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之后的改革必须面临一种分化的长期趋势,要解决人口与土地、财政转移支付和投资之间空间错配的问题,从而达到增长和公平的双赢,进而缩小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其中,对于依赖人口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人口流出地,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未来需要做好土地制度的改革。

王振宇教授立足于多级政府关系视角,指出转移支付制度存在规模、结构、项目、口径等诸多不足,存在负向激励、逆向调节、边际效应递减甚至降低了整个财政体制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改革之策。一是总量控制,建立一些必要的退坡机制;二是结构优化,在临时和基数、一般和特殊间做出理性选择。三是分配方式,要引入动态机制,考虑“零基预算”的原则,同时要考虑扩围改革,推动法治化进程。此外,要置于总体财政体制框架来考虑配套改革。

许航敏秘书长指出了在理论上如何认知政府间转移支付,在实践上如何剖析政府间转移支付问题,提出提升政府间转移支付效能的建议。第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及体系运行提供坚实的体制基础。第二,基于转移支付本质构建系统完备的转移支付制度及体系。第三,创新转移支付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提升转移支付制度效能,从根源上破解转移支付的诸多问题。

张立承研究员认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四个维度。一是前与后,转移支付制度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但是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应系统性、前瞻性设计,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上应做实基础性工作。二是效率与公平,当转移支付体量越来越大,越来越体现公平时,更应该充分考虑效率约束,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三是人与钱,在转移支付分配环节中要遵循“钱跟人走”,处理好存量与增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优化整体转移支付分配结构。四是上与下,中央对地方财政体制相对统一,但省情差异决定了省以下财政体制差异,应该坚持省以下财政体制、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