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算报告看2023年财政政策”学术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3-03-092023年3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3年第2期——“从预算报告看2023年财政政策”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副所长、财政金融学院马光荣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财政金融学院吕冰洋教授作会议致辞。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伟同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毛捷教授,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李戎教授五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
致辞中,吕冰洋教授指出,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财政政策定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从债务政策看,未来几年财政政策可能着力债务,在防风险稳增长中取得平衡。专项债政策有可能在今年发挥重要作用。
研讨环节,与会专家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对今年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看法。
朱青教授指出,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设置为5%是恰到好处的。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战略与风险并存。考虑到自身经济增长的条件和潜能,国家设置5%的经济增速目标是合理的。如果目标过高,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和高财政赤字;如果目标过低,就业率容易受到影响。
王伟同教授指出,减税降费政策从2008年发展到现在,已经从强调减税的规模转向强调减税的效率。减税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之后减税规模的扩建相对有限,政策要求在维持减税规模的同时要对现有减税政策进行优化。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府要考虑的:一是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问题;二是现减税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三是部分企业在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中获得感不强。最后,王教授建议进一步完善税收数据,加强税法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规范的纳税中介行业。
毛捷教授认为留抵退税作为减税降费、纾困政策的主力工具是可持续的。留抵退税除了退税还包括回补,因留抵退税产生的财政收入的减计会得到自动弥补,不会影响到财政的长期可持续性。同时留抵退税可以精准定向纾困,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从历次留抵退税的事实来看,常态化的留抵退税金额比较平稳,回补情况稳中向好。留抵退税可以为企业提供直接流动性便利和间接流动性便利。常态化的留抵退税事实上会造成宏观税负的下降。未来要优化的政策包括加强回补测算和分担机制等。
罗志恒首席首先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加力提效,二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力提效采用了控赤字和扩专项债的组合方式。防范风险要统筹财政资源,提高支出效率。接着,罗志恒首席归纳了近来财政运行的五大新特点:一是减税降费要有其他政策配合,否则会影响税收制度和税制运行稳定;二是经济社会风险的财政化增加了政府潜在支出责任,且催生了新的债务问题;三是财政收支差高度依赖调入资金和非税收入,需了解关注其可持续性;四是区县财政风险上升;五是债务和财政空间存在问题。
李戎教授从四个方面对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提出了独到的建议。一是通过引导预期来对冲预防性动机的提升,二是政府投资方面可以和产业政策相结合,三是可以考虑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直接的转移支付,四是可以适当地把执行主体由地方政府转为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