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防风险的专项债作用”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3-03-252023年3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和财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3年第3期——“稳增长、防风险的专项债作用”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范子英教授,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安新华主任,粤开证券罗志恒首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副所长马光荣教授五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戎教授主持会议。
研讨环节,与会专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专项债安排,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角度出发,对专项债进行讨论。
范子英教授指出专项债目前存在定价失灵问题,并从策略性打包角度给出解释。地方政府在专项债发行时策略性打包不同市县的项目,降低了发债的融资成本,但掩盖了债务风险。地方专项债既未体现“地方”,又未体现“专项”,实质上成为“类一般债”,甚至是“准国债”。接着,范子英教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拆包,发行专项债时禁止跨地市打包;二是下沉,赋予地级市相应的发债权;三是统筹,财政部门与发展部门应统筹管理。
安新华主任从五个角度入手探讨政府债务治理的中国方案。一是从投资的角度重新认识地方政府债务;二是城投债的风险到底是不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三是当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制度的智慧;四是类比“都江堰”工程谈专项债治理;五是如何完善专项债治理体系。
罗志恒首席分析了专项债的作用、结构特征与风险。首先,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角度出发,专项债发挥作用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第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展示了专项债目前存在八个结构特征。第三,专项债目前存在资金闲置、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提出分类解决资金需求、调整债务结构等解决方案。
姚东旻教授从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金融制度的视野下分析政府债务风险。通过中国大型金融机构所有权的典型事实,说明我国金融系统具有高度国有化的特征。中国特色的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体系的制度设计,非常有利于实现长期的财政平衡。因此,在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中,要区分财政风险和财务风险。
马光荣教授总结了地方专项债的三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一是专项债一般化的问题,不仅违背制度初衷,还会带来债务风险,未来可以在结构上增加一般债的比重,减少专项债额度,同时优化专项债发行的制度设计。二是专项债限额分配问题,目前西部地区的显性债额度较高,而对应的人口在净流出,未来项目的使用和收益不容乐观。从效率的角度,专项债的分配应与城市人口流入数量和发展潜力挂钩;从公平的角度,可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而非债券限额。三是地方债与国债的比例问题,从信息和激励的角度看,不适合大规模用国债替代地方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