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4-10-272024年10月26日,“中国经济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中国经济与中华文化核心议题,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从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角度深入探究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质,以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探讨“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促进中国经济学和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尼山圣源书院协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吕冰洋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发表致辞。共有来自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权威期刊编辑部的40多位代表参加。
庄毓敏院长致辞
臧峰宇院长致辞
本次会议分为6个平行论坛,围绕中国经济与中华文化的融合进行多层次探讨。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揭示经济学中的哲学思想。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税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研究员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理财观的影响,并探讨在新时代财政治理中,应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论证经济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后提出需从有限理性假设出发,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教授强调将文化因素纳入到经济发展研究中,并构建了一个人文经济分析框架,讨论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文特质及其由来,并用该分析框架解释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何平教授探讨传统中国货币文化对现实中国货币选择的深远影响,认为坚持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选择,与现钞硬币及存款货币并行互补流通,是纸币千年史给我们最大的政策启示。
另一类是揭示哲学中的经济学思想。例如上海财经大学张雄教授指出,文化自觉与经济繁荣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并强调构筑兼容市场经济的文化生态所需重视的四个方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马涛教授将儒家人文精神高度概括为“民为邦本”的“王道”政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发展目标以及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并认为儒商精神是中国式的企业家精神。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周可真教授从四方面论述中华传统经济文化的基本特征,分别为“经邦济民”的经济概念、“天人合一”的经济思维、“生生不息”的经济目标、“以理制欲”的需求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增光教授梳理中华文化中“让”的观念演变,并认为儒家“礼让”思想和道家“谦下”思想都在对周文疲敝的反思中超越了周代的“贵让”传统。详细分析比较儒、道“让”观念的差异对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云集国内学术名家和学者,重点关注中国经济与中国哲学的融合问题,为经济学领域和哲学领域学者提供跨学科交流的平台,为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