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2022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时间:2022-03-153月5日,“干货满满、亮点颇多”的2022年预算报告出炉。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赤字率、减税降费、基建投资等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人大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接受了《中国财经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的压力下,财政政策应该更积极地发力,但今年的赤字率为什么有所下降?
朱青:政府预算的赤字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为了抗击疫情以及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我国当年安排了3.6%的赤字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复苏,2021年赤字率降为3.2%,今年进一步降为2.8%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有人担心这一赤字率能否推动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因为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仅为4%,而且当前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而经济增长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有足够的强度。
但是,财政政策的强度,不仅要看赤字率,还要看支出规模。今年赤字率比去年下降0.4个百分点,并不意味着财政支出强度下降。预算报告提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125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增长8.4%,是近年来财政支出的最大增幅。预计今年一般预算支出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2%,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体现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的要求。
记者:在降低赤字率以及减税退税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2万亿元的财政支出增量?
朱青:这一点预算报告说得非常清楚,即“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可用财力明显增加。”这些资金可以解财政的燃眉之急,对提高今年的财政支出强度贡献巨大。
记者:今年预算报告特别强调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朱青:增值税是对纳税人的增值额课征的税收,在实际操作中纳税人的当期应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一旦出现当期进项税额大于当期销项税额的情况,就会形成期末留抵税额,即当期进项税额超过当期销项税额的部分。
今年给企业减负的重点是减税和退税并举,其中重头戏是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预算报告提出“显著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精准支持增加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现金流。”财政部门预计,今年留抵退税的金额是1.5万亿元,约占全部留抵税额的50%,这个力度还是非常大的。为了体现财政政策的精准性,这次留抵退税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小微企业,其存量留抵税额要在今年6月底之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也要足额退还;二是制造业,要全部实现应退尽退;三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包括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与减税相比,退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解决企业的现金流问题。需求收缩直接导致企业缺乏营收,造成现金流减少。而企业为了生存,就要购买原材料以及支付工资、房租、利息等大量费用,从而需要大量的现金。这时如果能够及时给企业办理留抵退税,把“真金白银”及时送达企业,如同雪中送炭,对于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提振市场信心,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记者:今年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与去年持平,是否意味着今年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没有增加?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202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