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学者观点

学者观点 首页/ 学者观点/

王伟同:结合预算报告谈减税降费政策

时间:2023-03-17

2023年3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3年第2期(总第5期)——“从预算报告看2023年财政政策”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伟同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分享了对历来减税降费政策的看法和对未来减税降费如何提质增效的思考。下文整理自王伟同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刚才朱青教授的发言非常高屋建瓴,对这次报告所针对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改革方向做了概括性的分析讨论。因为我关注财税领域相对较多些,所以,今天我主要围绕减税降费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后面的专家可能也会针对这个问题来做分析,我算是抛砖引玉,谈点个人的想法。

其实大家对减税降费可以说非常熟悉,近些年,减税降费作为我国宏观政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内容在持续实施,它也是应对“三重压力”、实现“六保六稳”、推进现代税收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8年以来一直到现在,可以发现减税的内容在不断增加,减税力度也在增加,减税方式也在不断的扩容。减税降费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维护微观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包括在这次两会上,在2023年预算报告中都依然在强调减税降费。

我梳理了2019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减税降费的一些表述。从这些表述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减税降费政策的导向转换:比如2019年和2020年,强调的是“更大规模”“加大力度”,即更多强调的是规模,先把规模提上去,力度提上去;2021年更多强调“优化落实”,即在现有政策框架内更好地把减税政策落实好;2022年更多强调“只增不减”,实施组合式的减税政策,已经能够感觉到不再强调减税规模扩容,而更多的是强调减税的效率;再看2023年最新的表述,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其实它代表了我们对于减税降费政策最新的政策转向。在过去更多强调的是减税规模,而目前是在维持减税规模的同时对现有减税政策进行优化,提质增效。

通过一些公开数据可以发现这些年我国确实在减税降费上做了很多的努力。在过去五六年,每年减税总额都在1万亿以上,尤其过去一年即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再加上留抵退税等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影响巨大。从数据上可以看到,我国一直在提减税降费,事实上也是真金白银地在给企业和个人减负。近些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在持续走低,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均不断降低,这也预示着未来减税规模的空间相对有限,也能够侧面印证我国在减税降费上为什么要更多的优化、提质增效,更多强调减税的效率和效果。

过去一段时间,从营改增、小微企业减税,到后来的留抵退税再到缓缴税款,国家做了很大的努力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下一阶段的减税空间相对有限。如何把现有的减税政策利用好和组合好,是下一步非常重要的政策优化方向。

我在这里列出三个词,此次预算报告中,尤其是提到税收优惠政策时,更多强调了精准性、针对性以及持续性。这和前面提到的总体背景非常相关,就是现有减税规模在未来一段时间没有办法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把现有减税政策用好,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考虑。

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小微企业的减税问题。这是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强调的重点领域,小微企业也是精准性、针对性重点侧重的一个群体。今年财政部刘昆部长在《求是》发表的文章中特别强调了今年减税降费的政策仍然要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也就是说依旧需要让减税政策更多惠及中小企业群体。

事实上这些年我国一直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减税。据统计,从2019年以来平均每年为小微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小微企业减税的政策体系也不断地完善,所得税、增值税、“六税两费”、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等已经形成了针对小微企业的非常系统的税收优惠体系。税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针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总规模达到四成以上,也印证了小微企业是减税降费非常重要的一个实施对象。

具体来看,国家在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的实施上非常具体,也非常可持续,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以所得税优惠为例,我国对小微企业一直执行的是减半征收或者减按25%征收、减按12.5%征收的方式,给予了非常大的优惠。从2010年到2022年,减税限额的标准不断提高,从3万、6万、10万一直到现在的300万,减税规模和减税范围是非常巨大的,惠及企业的数量也非常多。在增值税方面,对月销售额在一定标准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其增值税等。其他政策方面也可以看出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幅度和力度很大,包括“六税两费”的减免、留抵退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内的一系列政策,说明国家一直是拿出了真金白银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在这些减税政策实施之后,也确实取得很多成效。很多公开报道反映了小微企业的数量和经营活力都是有所改善的。这也坚定了未来对小微企业继续进行减税降费的方向。这说明减税降费的方向是对的,也是有效果的,但是这背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一是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问题。我们知道今年赤字率达到3%,增长目标为5%,之前朱青老师也做了详细的阐释。这意味着在宏观税负不断下降、赤字率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各级政府债务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保证减税降费政策的可持续性,是未来需要去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这个方向的背景下,减税政策的稳定性和预期就需要深入考虑。因为有的减税政策已经制度化了,有的还是临时性和暂时性的政策,这些政策会实施多久对企业的行为预期会产生很多影响。如何让减税政策逐步制度化,对企业未来的预期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管理,将是下一步优化减税政策的比较重要的方向。

二是现在的减税政策对企业行为有很多影响。理论上来讲,税收政策对企业或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越少越好,即要保持税收中性原则。但在现实中,很多税收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很多是具有规模依赖性的。在一定限额以内才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一旦企业规模做大,以后就没有办法享受减税政策了。这必然会对企业的一些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很多断点型的政策设计,比如刚才提到的应纳税所得额在一定标准以内可以减半征收所得税,超过该标准就要全额征收,必然会对一定规模的企业经营行为产生一些影响。而这又会如何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率,我们现在是不够清楚的,值得关注和分析。

三是分享一个减税悖论的思考。一方面现在对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减税规模非常巨大,但同时确实也能够在现实中和相关报道中发现,很多企业对减税的获得感不是特别强。从全国范围来看,减税是有成效的,企业肯定是获得了好处的,但不排除部分企业确实感受不是特别强。这里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可能有几个原因,这些原因也对后续优化税收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一,近几年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对企业生存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一定程度的减税对于企业来讲,不能说杯水车薪,但可能对它的生存和发展来讲起到的作用显得不是那么大。目前这种减税对企业长期发展生存可能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二,在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局部营商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减税增费现象,导致企业获得感不是很强。现在各地都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个问题现在各地政府也都比较关注。其三,由于减税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系统,或者说越来越复杂,很多中小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了解是不够及时充分的。不了解这种税收政策,当然就没有获得感。特别是现在很多小微企业不直接面对税务局,纳税多通过税务中介,比如代理记账公司。代理记账公司发展的规范性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和税务局之间减税政策落地的问题。最后一点是税收政策设计的复杂性。很多税收政策确实非常精准细致,但设计上确实比较复杂,这也部分导致一些企业对于减税政策的理解或者运用减税政策的成本比较高,因此也对税收政策落地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上是我对于减税政策的一些获得感不强方面的思考。

最后,我想简单提几点,关于未来减税降费如何提质增效的建议。一是税收设计上进一步完善,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构建相对科学、简化、系统的税收政策体系。二是加强税法宣传。如何让不断出台的减税政策更好落地,可能是更好实现减税预期效果的重要改革方向。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真正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真正减负,才是减税政策真正的目标。四是针对规模庞大的小微企业,相对规范的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纳税中介行业是必要的。相关行业水平的提高,对于减税降费政策更好地落地、更好地惠及小微企业、更好地提升减税降费的效率是有帮助的。

以上是结合这两天对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工作报告的粗浅理解和关于减税降费政策的相关思考,不成熟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