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体富:关于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问题
时间:2019-03-272019年3月25日下午两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安体富教授走进财政系博士生“财税学术思想”课堂,为2018级财政学博士生和硕博连读生开展题为“关于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问题”的讲座。安体富教授是我国著名财税专家,曾任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税务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财政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在财税学界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安体富教授首先提出了关于财政学科是否属于经济学科的讨论,针对目前关于财政学科具有二元结构、五元结构和六元结构的观点,安体富教授认为任何概念或范畴的质的规定性是一元的。
因此,对于财政学的学科属性,安体富教授认为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取决于财政的性质(本质)。首先,安体富教授谈到,对于财政学的概念,我国学术界对财政概念问题曾进行过长期的讨论与争鸣,形成了不同的界说,主要有“国家分配论”“剩余产品论”“社会共同需要论”“价值分配论”“社会再生产论”等。这些界说,各有不同论点,但也有共同处,即都承认财政是一种国家的经济行为,是一个分配范畴,必须从社会再生产角度进行研究。其次,安体富教授从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财政的本质。安体富教授认为,研究财政问题,不能就财政论财政,应从多角度进行研究,但不能因此否定财政(学)的经济(学)属性。此外,安体富教授列举了西方经典经济学专著的内容和论述,进一步说明从经典《经济学》的内容看,《财政学》是《经济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安体富教授谈到了如何认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问题。安体富教授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频繁和深化,而交叉学科的属性是由主体学科的性质所决定。财政学与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应从多角度、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来研究财政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否定财政学属于经济学科的根据。同时,安体富教授指出财政学研究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并不能以此否定财政学的经济学科属性。安体富教授认为从经济学和国内外财政学的内容介绍看,都包括两部分:财政经济理论和财政经济方面的政策、制度。既然不能因经济学中包括有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的内容,而否定其经济学科属性;同理,也不能因财政学研究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而否定财政学的经济学科属性。
此外,安体富教授就“财政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争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安体富教授认为“财政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范畴”,他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财政的本质属性是经济范畴,但由于它与国家又有本质联系,因而是“特殊的经济范畴”。安体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从财政分配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形态运动中,将财政资金运动公式纳入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公式之中,从而证明财政属于经济范畴。第二,分析了为何不少人把财政看作是附属于国家的上层建筑,这主要是由于把不相同的问题混淆了,混淆了“财政本身是什么”和“财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财政形成的手段是什么”和“财政本身是什么”、“财政本身是什么”和“财政服务的对象是什么”、“财政分配关系本身是什么关系”和“透过财政分配关系反映了什么关系”等问题。
最后,安体富教授重点讲解了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主要从财政是国家基础的财力保障、功能保障和制度保障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第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财力保障,是其经济基础。国家的治理是通过政府部门来实现的。治理,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这一活动能否开展,这一过程能否维持下去,决定于有无财力保障,而能够提供财力保障的就是财政。第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功能保障,在这里,财政发挥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的功能,这种功能是财政职能的表现,是由财政的本质是经济范畴所决定的,这进一步证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经济基础。第三,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制度保障,财政体制与制度同经济社会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密不可分。财政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制度保障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安体富教授认为,财政是经济范畴,财政学属于经济学科。
在讲座最后,安体富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并鼓励同学们多思考,作为博士生要形成批判思维,在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看法和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陈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