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勇:精准减税,明确预期, 让减税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时间:2019-01-242018年10月28日上午,人大重阳思想沙龙第36期“中国减税之辩”在北京文化大厦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和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组织10多位著名财税专家和业界精英进行圆桌讨论,深入分析政府减税原因,探索减税之道,审视减税效果。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樊勇参与了讨论并发表如下观点。
刚才有一位企业代表提到精准减税问题,我记得2016年在参加《中国税务报》中国十大税收新闻评选活动中就提到今后的税收政策要做到“精准减税”。
现在减税有内外背景,但还不至于像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哪样的全球减税的浪潮。从国际上,主要是以减税为主的特朗普税改对各国税收政策形成很大的外部影响。从国内来看,中国目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缺乏一定的内生动力,再加上有些国际组织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企业面对的综合税率较高,营商环境中的纳税指标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这些报告反映的内容不一定都客观准确,但也一定程度形成了大家减税预期。很多人认为中国税收政策走向是减税趋势。但我们也看到美国以一些国家并没有较大的减税政策的出台,反而有些相反的现象,就增值税税率来讲,俄罗斯提出要从18%提高到20%,日本也提出从8%提高到10%。
怎么样减税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中国减税的路径或主要措施未来有哪些可以作为政策储备或方向?从目前税制结构来讲,营改增以后,40%是增值税,加上营业税,进口税,这三大税种基本占财政收入50%多,个税和企业所得税加起来占25%多。如果我们要降税,是不是间接税的比重可以减低一点。现在我们40%是增值税,营改增以后,要认真研究怎么降增值税比重,能促进企业脱虚向实,鼓励向实体企业发展。
有专家说增值税是消费税,和生产者没有关系,这和我们国家增值税的具体税制设计也有很大的关系。李克强总理在营改增时有一句话“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是不是说明我们行业还是存在税负?国际上一般认为增值税是消费税,是没有中间税负的。我们国家增值税制度有一定特殊性。一是增值税实行的是凭票抵扣制度,而且凭的是专用发票抵扣,这就可能存在实际抵扣率不足的问题。二是对进项流转采用留抵制度建设,降税率,企业不一定能享受到优惠,因为降税的话,留抵的话还得承担税负。精准减税一定要考虑企业,比如如何提高企业实际抵扣率的问题。中国上世纪90年代设计留抵制度主要是财政需要,如今既然要减税能不能改革留抵制度?
中国的减税要结合本国具体的行业特征和具体税制的设计,征管环境,这都要考虑。增值税是我国1994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新税种,趋势都是减的,效果怎么样,还需要细致研究。现在研究基本都说好,既然好还可以一直改下去。有研究认为促进投资增加,就业增加,是好的。然而这可能与一些纳税人感觉并不完全一致,还需要理论和我们的具体制度好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税收政策每天都在变化,要么加要么减,这都很正常。我们现在提的减税不同于一般税收政策的调整,应该是一定规模减税,这就需要比较周全的考虑。尤其一定规模的减税,还应该在政府预算上有体现,减的税到底是通过发债还是减支解决,应该有一个计划,既是财政管理的需要,也给公众一个预期,让政策效应发挥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詹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