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具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在接受《中国税务报》记者采访时说,财政政策今年“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有利于落实“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首要任务,推动实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目标。
“扩内需和防外部冲击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朱青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任务,可从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去理解。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近期,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意味着出口、投资、消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我国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推动经济增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朱青认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朱青说,4%的赤字率体现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他介绍,预算赤字率超过3%的只有2020年(3.6%)和2021年(3.2%),这主要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2023年预算赤字率为3%,后来为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增发了特别国债,从而使决算赤字率达到了3.8%,“今年4%的预算赤字率,创历史新高。并且,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也有所增加。这将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朱青说。
朱青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时,对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改革的表述从以往的“稳步”改为“加快”,目的是“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从而有效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他认为,消费税下划地方的前提是征收环节后移,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改革中的征管效率问题。“一个比较可行的改革路径是,在消费税各项税目中,成熟一个划转一个。”朱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