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朱青,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我国著名税务专家。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税务学会副会长、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培训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兼职教授。朱青出版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等多部著作,编著《国家税收》等多部教材(其中《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被教育部评为“十五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专业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支持十余项科研项目。
电子邮箱:zqing@ruc.edu.cn
G7峰会后支柱二将走向何方——兼论“大而美法案”对美国最低税制度的改革,国际税收,2025 (09)
国际税制改革:挑战与前景,国际税收,2025 (04)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与路径,国际税收,2024(09)
OECD“双支柱”国际税改方案:落地与应对,国际税收,2023(07)
2022年世界税收十件大事点评,国际税收,2023(0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政策研析,税务研究,2023(02)
OECD“双支柱”国际税改方案的最新进展,2023(01)
朱青: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好在哪儿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今年税费优惠的重点是扩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的规模。这一政策让企业当期就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好处,是真正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论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方向,税务研究,2021(10)
论“新发展格局”下的财税改革,财贸经济,2021(05)
美国“301条款”与数字服务税 ,国际税收,2021(01)
打开了解世界税制发展的一扇窗——《世界税制现状与趋势》书评 ,国际税收,2020(12)
关于OECD应对经济数字化国际税收改革方案的评论 ,国际税收,2020(8)
漫谈国外减税 ,国际税收,2020(3)
我的国际税收教学研究之路 ,国际税收,2019(6)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财政研究,2019(4)
论税务部门征收非税收入的重要意义 ,税务研究,2018(8)
对当前我国税负问题的看法 ,税务研究,2017(3)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与国际税收合作 ,国际税收,2016(2)
鼓励企业“走出去”与改革我国避免双重征税方法 ,国际税收,2015(4)
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构想 ,财贸经济,2014(5)
对我国税负问题的思考 ,财贸经济,2012(7)
对我国结构性减税问题的思考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11)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税收问题 ,涉外税务,2012(1)
借鉴国际经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涉外税务,2010(10)
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财贸经济,2010(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税政策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8)
避税的性质、危害与对策 ,涉外税务,2009(1)
对我国税收负担和减税问题的剖析 ,税务研究,2008(11)
企业所得税反避税:意义、措施与任务 ,涉外税务,2008(9)
关注民生: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 ,财贸经济,2008(7)
《企业所得税法》“特别纳税调整”亮点解读 ,涉外税务,2008(2)
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的思考 ,财政研究,2007(10)
和谐社会下的税收制度思考 ,税务研究,2007(9)
《养老保障:多支柱养老体系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发达国家税制改革展望 ,涉外税务,2006(5)
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的近期走向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财贸经济,2006(3)
关于财政学科发展需要探讨的几个概念问题 ,财政研究,2006(1)
推进税制改革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 ,税务研究,2004(7)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要略 ,涉外税务,2004(9)
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初探 ,税务研究,2003(10)
国外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政策及启示 ,涉外税务,2003(8)
非典引发的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思考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7)
积极财政政策条件下的减税问题 ,税务研究,2003(4)
《企业转让定价税务管理操作实务》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
《中国财政理论前沿III》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作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我国分税制分税办法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财政研究,2002(3)
IPFT首席教授朱青接受CCTV采访,解读稳增长的财税政策 2019年1月15日发改委、财政部和央行三个部门一起发声释放出2019年稳增长的信号,提出要继续减税降费举措,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小微三农的支持力度。1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的采访。朱青教授就如何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税收优惠问题探讨 ,税务研究,2002(3)
当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不宜转向基金式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2)
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的探讨 ,财政研究,2001(3)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欧元与欧洲经货联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财政与市场经济》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朱青:以规范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怎样理解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意义?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进一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如何让税收优惠政策更加精准发挥作用?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税务》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朱青: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为哪般
无论其目的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其政策结果大概率会重蹈胡佛的覆辙。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具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在接受《中国税务报》记者采访时说,财政政策今年“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有利于落实“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首要任务,推动实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目标。朱青:联合国税改应向何处去
鉴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导的全球税制改革进退维谷,而且其设计的“双支柱”方案没有很好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更改“赛道”,由联会国主导一场新的国际税改,以期建立一个更加包容、更加有效的国际税收制度。朱青:特朗普重回白宫对OECD“双支柱”国际税改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特朗普重新执政给OECD主导的国际税收改革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同时也凸显了国际社会在联合国平台上重新设计一套国际税改方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朱青:支柱二落地:道路曲折,前景可期
截至2023年11月1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二十国集团(G20)包容性框架145个成员中,已有140个同意发布《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的双支柱成果声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其中“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部署广受关注。为何在此时中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何重点、要点?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在《中国税务报》提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观点。朱青: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为5%左右是比较稳妥的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一是政府换届,国务院换了新的领导班子。二是疫情三年,今年是解封后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的第一年。之前三年由于疫情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经济增速放慢,特别是去年经济增速是3%,今年大家都希望经济能恢复并实现较大的增长。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确定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为5%左右,这和赤字率3%的目标是配套的。这是因为,如果经济增速目标有所变化,相应的,赤字率、专项债等指标都会有所不同。后面专家们谈财政政策都是和这个目标挂钩的,所以,我先谈谈对经济增速目标定在5%左右的理解。积极财政政策更突出支出强度
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从目前情况看,这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再加上外部环境动荡不安,2023年经济恢复面临挑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准确把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加快推动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朱青:推进“双支柱”就像牵住烈马的缰绳
“中国方案”推动国际税收合作
近十年来,国际税收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它们大多都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国际反避税。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自始至终推动国际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成为重要的政策引领者,不断贡献“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2022年7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财税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2年第3期”举办。朱青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围绕《稳定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的主题,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需要财政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发挥作用,并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详尽解读。下文整理自朱青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稳经济,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几何?
2022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进一步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以保基本民生、稳增长、促消费。目前,我国正经历奥密克戎疫情,叠加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特别国债相比一般国债发行时间更为灵活。通过增发新一轮特别国债来实现财政扩容的呼声再起。就目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发力空间还有多大,有什么可能的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应用?2022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3月5日,“干货满满、亮点颇多”的2022年预算报告出炉。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赤字率、减税降费、基建投资等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人大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接受了《中国财经报》记者的采访。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好在哪儿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今年税费优惠的重点是扩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的规模。这一政策让企业当期就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好处,是真正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合作共赢是国际税收领域的主旋律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在税收领域也有许多大事发生。“2021年度世界税收十件大事”的评选和公布,对国内的广大读者和公众了解与研究过去一年世界所发生的税收事件有较大帮助。回首这十件大事不难看出,尽管世界经济在深刻调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也在不断抬头,但随着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世界各国在税收领域合作共赢的主旋律没有变,消除国际经济合作中的税收壁垒仍然是各国政府致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入世”与我国的税收制度改革
今年的12月11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的纪念日。自从1978年我国拉开经济体制改革大幕后,对外开放逐步提上日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往,打通与世界在商品、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融通渠道,成为当时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开放中展现中国自信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下简称“入世”),成为了其第143个成员。入世20年来,中国以更为开放的姿态站上了国际历史舞台,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后,为何还要自主降低平均关税水平?关税税制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进步?未来我国还会进一步降低关税吗?就这些问题,中国财经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如何理解拜登的增税计划与OECD的“双支柱”方案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不久就准备推出一项雄心勃勃的“美国就业计划”,该计划效仿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经济,促进就业。朱青:“优化”减税的关键是“精准”减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如今,青山已留住。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今年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的意义,及其给上亿市场主体带来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接受了《中国税务报》记者的采访。从预算报告看今年“不急转弯”的财政政策
2021年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成功举办了财税圆桌论坛第5期——“从政府预算报告看2021年财政政策”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在会上就“不急转弯的财政政策”展开探讨。数字服务税 对于我国是一把“双刃剑”
当今各国经济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国际税收规则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OECD(经合组织)所领导的有13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包容性框架在应对经济数字化对国际税收规则挑战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应当得到赞许。“但从两个蓝图报告来看,双支柱方案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其前景也不容乐观。朱青教授对双支柱方案的评价简单地说就三个字:繁、难、悬。”朱青:减税降费,“成绩单”沉甸甸
减税降费,是最近几年一直实行的。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的趋势,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我国财政的赤字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一万亿元,同时发行一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随着中国近年来减税降费的推行,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逐渐降低,而支出压缩空间有限,因此减税问题其实就是赤字问题;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发债来筹措资金,而我国的国债发债成本太高,由此赤字问题就是债务问题;债务国一定会通过发货币来稀释债务,无论是通过直接赤字化还是间接的逆回购,债务问题最终都是货币问题。在2020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举办的“财税圆桌论坛第4期——从政府预算报告看积极财政政策”线上研讨会上朱青教授以《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我国财政的赤字问题》为主题做了发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财税政策研究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肆虐于华夏大地,它不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也对国民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面对疫情的来袭,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部署,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防控疫情的蔓延,并确保疫情冲击下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在危机的形势下,财税部门也亟须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应对。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破财免灾”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情况下,今年预算赤字率有必要一过性突破3%“紧箍咒”,并在经济回复正轨后压缩债务。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的财税措施,可助力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快速“回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持续,它不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也对国民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新冠肺炎对交通、旅游、宾馆、餐饮、娱乐等体验性消费行业影响最大,造成这些行业的营业额下降,资金周转面临困难。由于疫情发生后人流和物流受到一定的限制,批发零售等其他第三产业甚至第二产业的正常经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朱青:漫谈国外减税
本质上看,国际税收建立在国内税收的基础上,国内税收的问题引发了国际税收的问题。本文主要关注减税降费问题,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税收政策实践为例,探讨减税降费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中总结出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政策经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在理论上,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财政预算要安排一定的赤字。积极财政政策在我们国家提了很多年了,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年来,在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时也有一个“紧箍咒”,就是赤字率不能突破3%,即一般预算赤字要在GDP的3%以内。发挥税收支持作用 共克疫情时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笔者认为,疫情也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冲击,特别是对餐饮、娱乐等体验性消费行业影响大。缓解80后焦虑,是养老金制度可持续
7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切实做好降低社保费率工作,决定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会议强调了两个“必须”:必须确保社保费率降低,必须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减税降费治标,同时有待治本
减税降费事关企业、消费者、政府等众多社会成员,也必将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减税政策如何落实,财政角度面临的变化以及后续努力方向有哪些?社保费主要矛盾是“未富先老”
对于社保来说,保障和负担是一对矛盾,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降低社保费率,到底有多大的空间?今年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
国家提出,2019年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和更明显降费。税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优越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个重要的论断,新时代基本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包括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这六个方面的需要完全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在新时代,未来财政支出压力会越来越大。解读稳增长的财税政策
2019年1月15日发改委、财政部和央行三个部门一起发声释放出2019年稳增长的信号,提出要继续减税降费举措,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小微三农的支持力度。1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的采访。朱青教授就如何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