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奇渊:从货币政策空间来理解2.8%的赤字率
时间:2019-03-302019年3月2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举办了第一期财税圆桌论坛,主题为“两会财政预算与财税政策解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研究员做了主题发言,以下是他的主要观点。
一、赤字率上调但未破3,可能是基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考虑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公布的赤字率,意味着接下来的一个年度财政政策的力度如何,因此受到了国内券商以及国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纵观近几年赤字率的变化,2016、2017年赤字率最高,达3%;之后有所调整,2018年降至2.6%,2019年拟按2.8%安排。从财政赤字率安排上看,2016年开始我国一直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具体每一年又有所不同:2016年加大财政力度,赤字率达3%;2017年在积极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有效,赤字率为3%;2018年积极财政政策方向不变,但赤字率下调至2.6%;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安排为2.8%。
理论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扩大总需求的主要工具。纵观赤字率安排的变化,2019年赤字率低于预期,这传递出信号: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环境下,宽松的宏观政策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外,货币政策可能更具有空间。如果货币政策空间变大,则财政政策的压力就可以有所缓解,所以赤字率定为2.8%、低于预期,这从货币政策空间变大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二、从国内金融市场看,货币政策空间较大,打通货币到信用的传导机制,就可起到扩大总需求的作用
2018年实体企业经营困难,从成本费用上看,财务费用尤其是利息支出上升幅度最明显,而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这三项成本相对比较稳定,另外企业税负也可能是导致其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但总体看来,去年金融市场动荡,利息支出负担很重,财务成本、利息支出是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利息支出的沉重负担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作为一个比较的基准,2017年民企和央企的信用利差始终在100-140个基本点波动。但是2018年,这个利差迅速扩大到260个基点,今年年初降到200多个基点,但还是远远高于2017年。从这个指标来看,所谓的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2017年有根本性的不同。从2018年来看,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或一般企业冲击明显,这在信用利差方面有很突出的体现。
货币政策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打通从宽货币到紧信用的传导机制。2018年国债和央企债券收益率一直呈现稳定甚至下行态势,其这表明,银行间市场有很多资金、流动性其实是比较宽裕的,但这部分资金不敢投资到风险高的债券或贷给民营企业,而是买了无风险、或低风险的资产,比如说国债和央企债券,所以最终压低了这些资产的收益率。因此,货币政策急需打通传导机制,这本身就能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去年11月份开始,银保监会所提的“125”,就民营企业贷款存量和流量对银行提出一些要求;同时我们也看到,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债券增信评级工具也在推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降准的钱全部用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大的商业银行要补充资本金,并且要求其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增速要达到 30%以上。上述政策一部分是行政手段,伴随着一些争议,但这些措施确实在瞄准传导机制,目前似乎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比如从较短期限结构的信用利差来看,已经有明显缓解,但从长期限结构来看,信用利差仍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甚至在进一步扩大,因此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
三、货币政策的外部空间正在打开
2015年12月开始,美联储正式进入加息周期,到现在,美联储加息已经接近尾声。2019年货币政策即将迎来外部约束放松的新阶段。回顾2015年至2017年期间,在美联储不断加息的情况下,人民币面临一定贬值压力,同时面临资本流出压力,甚至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一度出现倒挂,国内的货币政策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非常逼仄。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2016、2017年财政赤字率高达3%,当时扩大总需求更依赖财政政策,这就是因为当时的货币政策受到外部环境约束,因而空间较小,只能更多依赖财政政策。
从今年年初开始,美联储加息力度低于预期、甚至即将退出加息周期。在此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压力开始反转,大家对人民币保持稳定或升值预期较大。这时货币政策宽松外部约束将减少,货币政策的可用空间更大。所以我们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的赤字率并没有不满、甚至低于市场预期,总理也提到,财政政策要为将来预留空间。那么相应的,货币政策就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就会出现“大水漫灌”,因为货币政策的国内空间,更多体现在打通传导机制方面。而且,货币政策除了前述的国内传导机制的空间,以及国外空间,还有一层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空间。就最后一点,易纲行长在答记者问也已经提及。综合这三方面来看,可以得到结论,货币政策空间正在打开,但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
(以上内容选自作者在IPFT财税圆桌论坛上的发言,经作者审定。)
责任编辑:刘潘 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