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超:短期需大发力,后续见好就收
时间:2022-08-012022年7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财税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2年第3期”举办。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博士受邀作为本次会议的研讨嘉宾,围绕《稳定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的主题,详细分析了中国各种经济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判断下半年的政策力度应该不低于上半年的力度,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稳增长稳就业的目标,但杠杆率高仍需要关注。下文整理自韦志超博士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2022年经济形势
对财政政策的讨论要同当前的宏观经济紧密联系,因此,我将先对当前的经济做一个简要概述。
今年以来,几个主要的经济矛盾可以通过这张图表现出来。首先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疫情影响,如果疫情影响大,会对经济产生明显的负向影响。然后是地产,整个地产面临很多的问题,目前来看地产投资处于相对弱势。最后是出口,出口近两年表现良好,但是今年将承受一定的压力。短期看压力并不明显,但是后期压力会逐渐显现。如果疫情影响持续,整个经济内生动力将会偏弱。因此,我们要有一个维稳的操作。正如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4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所讲,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货币政策都需要宽松,这是市场和社会的共识。
1.疫情拖累收入,消费信心不足
疫情3、4月份对我国整体经济冲击很大,但受益于我国的严格防疫政策,疫情的势头已经被压了下来,但是容易出现反复。7月份疫情又有一个反弹,这和去年下半年的情况是类似的。疫情对整个经济有明显的影响。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6年-2019年的增速相对平稳,但疫情后增速明显下了一个台阶。另外,居民的消费倾向也受到影响,明显降低了。
目前居民消费信心是偏弱的。餐饮收入表现比2020年一季度要好,这说明疫情对消费的狭义影响要小于2020年一季度。然而,商品消费的数据和2020年一季度差不多,这说明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仅有短期、狭义的影响,还有一些长期影响,比如对居民信心的影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认知的影响。我们看到目前居民储蓄倾向到达历史高位,应该是近十年来最高的位置。
整体来看,疫情对居民支出端的拖累比较明显。第一,大家的收入增速下降,第二,不确定性导致大家更不愿意消费。
2.地产政策力度隐忍,反弹幅度不会很高
房地产的情况偏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销售、新开工等房地产相关的数据都偏弱。房地产在GDP中占比偏大,所以对经济拖累比较明显。受益于整体政策放松,房地产在6月份有一个反弹,但7月份又开始明显下行,未来的趋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判断其持续偏弱的概率偏大。
3.出口近两年表现良好,但未来会走弱
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市场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将有衰退风险。另一方面,从今年开始,中国出口份额有下行趋势,逐渐向2016年-2019年疫情前正常时期的均值靠拢。如果这两个趋势延续,下半年出口比之前会更弱一些。
因此,综合以上,从整个内生动力来看,我国的经济确实会偏弱,政策的维稳非常有必要。
二、财政政策现状与未来趋向
1.短期看,财政政策应加大发力
在当前这种经济情况下,如果没有政策加持,经济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货币政策处于中性偏松。与2020年整个社融增速大幅增长相比,这次的货币政策温和了很多,汇率也没有主动贬值。从货币政策来看,这也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操作。
财政政策中性维稳,但责任和压力大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取向与货币政策相似,都是宽松,但是财政政策的责任负担会更重。因为在疫情下货币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在疫情冲击下,消费的内生动力不足,货币政策的效果有局限性,调节经济更多依靠财政政策的力量。
2.上半年,财政政策较为积极
今年的财政政策从上半年看还是比较宽松的。整体来说,财政收入减少,但支出增加。从狭义的财政数据来看,今年1-3月份的财政政策比较正常,疫情出现后财政政策就开始变得明显宽松。4、5月份留抵退税导致财政收入下降。另外,房地产对整个政府性基金收入造成比较大的拖累。2022年与2016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值差不多,但正常情况下这部分收入应该是一年比一年高,2022年的收入相比2021年有一个大幅的下行。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水平和2016-2019年均值收入水平相似,但是广义财政支出明显高于2016-2019年的水平,比2020年、2021年都要高。所以,2022年上半年的广义财政赤字明显更高,比2020年还要更高。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即便现在的经济从各方面看已经比2020年最差的时候还要好一些,但是整个赤字率是要高于2020年水平的。这表明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是较为积极的。
值得说明的是,今年专项债整体较为积极,上半年发完全年额度,下半年可能要挪用明年专项债额度特别是明年上半年的额度。另外,前几年没有发完的额度还有大概1.5万亿。因为有2020年的经验,今年的政策相对来说是比较及时的。比如上海疫情刚一发生,政策各方面转向积极。整体来看,基建投资明显出现反弹,和2020年武汉疫情冲击后回升一样明显,整体回升到两位数的增长。财政政策整体呈积极态势。
3.下半年,财政政策应加大发力,但政府杠杆率将上升
往前看,尤其是下半年若想经济平稳,是需要刚才提到的几个内生动力方面出现好转。但是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除非疫情影响出现本质变化。所以,短期看,财政政策还是需要加大发力,至少能够维持不低于上半年的力度。这意味着政府杠杆率会有明显的上升。居民和企业的杠杆难上甚至会下行,出于维稳的需要,政府杠杆率有上升的必要。
由于前几年的杠杆率过高,2017年政府提出三年攻坚战,提出要对杠杆率进行有效控制。这一问题就涉及长短期的平衡,在2020年就已经有很多讨论。从短期看,居民端包括企业端都是相对弱势的。从逆周期的角度看,政府一定要进行干预,不然经济可能失速。最近一年居民贷款量不足,明显低于几年前;而且,居民杠杆率其实已经不低了。如果房地产方面没有出现明显的政策放松,居民杠杆率难以提升。
企业暂难加杠杆。2017年后,整个企业杠杆就没有明显的增加。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预期也较弱。这是因为企业一般都是顺周期的,如果经济不好,企业不会主动增加杠杆。所以,在居民端和企业端杠杆都比较弱的时候,政府的杠杆率肯定要提高。2020年整个政府的杠杆率明显抬升,这与全球情况类似,只是我国的抬升幅度较小。从结果来看,我国的波动幅度小一些,美国欧洲波动很大,这与前两年杠杆率上升有很大关系。从短期看,政府加杠杆的需求是明确的;但是从长期看,对杠杆率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一个见好就收的准备。
4.长期看,财政政策应见好就收
杠杆率从长期角度看,易上难下。美国杠杆率在二战后基本上很少有降下来的。当前中国整体杠杆率相对于中国的发展水平还是偏高的,往后如果不注意限制,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风险。虽然这个议题有争议,但我认为高杠杆还是会引发一些长期的风险,因此应该注意见好就收。
三、总结
从短期看,在假设疫情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下,如果经济维稳,财政政策应继续发力,下半年至少不低于上半年发力的力度。从长期看,财政政策应与2020年的操作类似,见好就收,因为从长期角度看拉高杠杆率会有一定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