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戎:2023财政政策应如何加力提效?
时间:2023-03-262023年3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3年第2期(总第5期)——“从预算报告看2023年财政政策”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财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戎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从不确定性因素多的角度探讨了财政政策的发力点。下文整理自李戎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
我结合宏观经济理论谈一下,今年的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加力提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当前宏观经济主要困难是什么?这一点二中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提到了,刚才朱老师也指出,今年宏观经济最大的困难是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不确定性冲击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这里的不确定性就包括中美之间的摩擦,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带来的地区不稳定和通货膨胀。
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会带来哪些后果呢?理论上讲,预防性动机会占据主导位置,体现在几个方面,储蓄上升,投资意愿降低(包括耐用品消费意愿降低),以及可能的资本流出。在宏观经济数据中我们也能得到佐证,比如去年存款17.8万亿,一直到今年前两个月存款依然有所增加。从耐用品消费来看,今年前两个月以汽车消费(包括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消费有所下滑。
第二个问题是,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先,货币政策效率可能降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如果收益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即使货币再放松,企业投资意愿也很难提升。第二,从财政政策看,宏观进行发力直接拉动需求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必须要讲究政策的加力方式,这里有几点原因。其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传统方式对经济直接拉动的边际效果在下降,这对未来的支出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财政支出扩张的乘数效应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债务水平。目前我们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都不算低,进一步给财政政策以支出为主的加力提效带来挑战。
这就引出我们想关注的第三个问题,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这里我主要提出以下四点。
第一,既然主因是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我们能否降低不确定性。这一点很难,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可以完全控制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引导预期来对冲预防性动机。比如,可以适度创造财富效应,而财富效应一般是由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那么,在房地产市场以稳为主的基调下,是否可以从股票市场入手,比如通过调节印花税等手段,尝试创造一些财富效应对冲预防性动机的提升,这是可能的一个政策选项。
第二,在支出结构上,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把更多的支出从基建投资转向民生投资,这是非常正确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放弃基建投资,可以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提升新能源以及智能驾驶方面的基建领域。
第三,可以考虑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直接转移支付。传统来讲,财政支出扩张不太愿意把钱直接发给低收入人群。同样一块钱,如果政府直接花掉,至少可以创造一块钱的需求,而如果给居民,可能由于储蓄动机,实际的需求不足一块钱。但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学者的最新结果表明,如果直接、持续性增加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的乘数可能会大于2。一方面,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大,尽管不超过1;另一方面,可预期的持续增加的转移支付,有助于提前耐用品消费,在短期内会急速增加乘数效应。
第四,可以适当的把财政政策执行主体由地方政府转为中央政府。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比较突出,会制约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虽然地方竞争有助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建设、以邻为壑的现象,这会导致地方财政政策产生负向溢出效应。从整体上看,负向溢出效应会拉低财政乘数。经济稳定的政府职能更多的应该是中央政府的事权,这一点也体现在政府预算报告中。今年中央安排的赤字有所增加,并且把中央发行的国债更多加强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以中央为主导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