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学者观点

学者观点 首页/ 学者观点/

石绍宾: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

时间:2024-03-14

2024年3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4年第2期(总第10期)——从预算报告看2024年财政政策”在线上顺利召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石绍宾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分享了他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认识,详细阐述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以及相关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下文整理自石绍宾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


前面几位专家从多层面、多维度对今年的预算报告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解读,我今天主要想给大家分享关于预算报告关于2024年主要收支政策中所提的“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学习体会。

在此之前先回顾一下关于预算的内涵。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讲话中指出: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而1954年1月13日,邓小平在《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指出:数字中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数目字内包括轻重缓急,哪个项目该办,哪个项目不该办,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由此可见,预算与政府的活动密切相关,预算反映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反映政府的职责、活动范围、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三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四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五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六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七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八是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九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十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同时,《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了我国在2024年主要的收支政策,可以概括为八条。一是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是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四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六是支持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七是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八是支持国防、外交和政法工作。这八条政策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政府工作的十条任务基本是一一对应的。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预算同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密不可分,财政政策也是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的一种体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又分为三个方面,即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和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于现代产业政策的表述。一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的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到四方面举措: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第二重要的内容。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同样把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放在第二条。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工作定调时则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了首位,标题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这些文件表述中可以看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密切相关的是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特别提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虽然具体的表述不同,但其本质和核心都在于产业发展,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在产业,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密不可分。

预算报告还提到了关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两个举措。

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特别指出安排专项资金突破短板,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要强化对制造业的支持,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及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指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指出要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新兴未来产业更是非常明确地指向了量子技术和生命科学。

二是加大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从产业结构来讲,一是对传统产业补短板,二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及布局新兴未来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有密切关系,要落实一些相关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很大一个方面是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学术界对税收优惠推动企业创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及成果转化方面的税收优惠等。之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非常好的政策在执行中会出现一些与预期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应享未享、强制享受等,所以,这里提出要落实政策支持,有特别深刻的内涵。

除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之外,教育、科技、人才也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到“推动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即加大中央投入,重点投向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等。尤其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把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要落实新兴的举国体制,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

从一些具体的数字中可以看到,“十四五”以来一般公共预算中科技支出增长非常快。在2021年时科技支出不到1万亿,2024年预算安排11000亿。但要看到,用于基础研究的部分还不够,只有1000多亿。从中央财政支出来看,虽然最近几年中央本级用于基础科研的支出在不断增长,从2021年只有700亿到2024年接近1000亿。但是和整个科技支出体量相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从创新能力来讲,2012年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一定提升,我国已经迈入了创新型国家。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十年来的成绩中可以看到,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力显著提升。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增强,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高校承担。从科研产出的数据来看,我国近年科研成绩斐然。2021年中国SCI论文总数已达61.7万篇,首次超过美国56万篇,位列全球第一。在科睿唯安公布的2021全球高被引学者名单中,中国在材料科学、数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领域已经占有巨大优势。2018年,中国授权专利申请数量为全球最多,达到创纪录的154万件,占全球总量的46.4%(2022年已达到421万件),其数量相当于排名第二位至第十一位申请量之和。从这些数据来讲,我国科研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但还要看到,科研、对产业的转化等方面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最近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提出要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这说明高校在这方面仍然有不足。因此,在未来,高校的同仁们还需要在科研领域更聚焦基础研究,更加注重推动实现颠覆式的技术创新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创新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