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2022年7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财税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2年第3期”举办。朱青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围绕《稳定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的主题,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需要财政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发挥作用,并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详尽解读。下文整理自朱青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
今天我简单说一下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
一、经济下行与减税降费
首先谈一谈最近的宏观数字。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远了说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近了说从2020年新冠疫情和今年2月份开始的俄乌冲突,这几件事导致我国的经济状况“超预期”,很多东西都没有能预计到,所以目前经济下行压力确实较大。2022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次会议对财政和货币政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这里的财政政策重点强调了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大家都知道财政包括一收一支。总体来讲,我们讲的狭义财政政策就是预算政策,即赤字规模有多大,今年预算安排的赤字率是2.8%。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没有提扩大支出,主要是因为现在预算已经定了,赤字率也定了,发债的规模也定了,如果不调整预算的话,要加大开支规模钱从哪来?所以,现在财政政策主要强调其中的税收政策,也就是减税退税。其实,减税退税从静态角度看也会影响预算平衡,但国家希望通过“放水养鱼”,形成“水多鱼多”的局面,即通过减税退税把企业保住,把经济搞活,从而增加未来的税收收入,实现新的预算平衡。
今年的税收政策是一套组合拳,即“缓减退”。缓,是指社会保险费可以缓交。此前企业养老保险费(费率为16%)缓交政策规定只到4月份,现在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全年的养老保险费都可以缓交。减,一会我会展开讲一下,主要是给小微企业减税。退,是今年的亮点,也就是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增值税的期末留抵税额最早是不退的,后来给先进制造业退税,但是附带了很多条件,比如连续六个月都要有期末留抵税额,第六个月的留抵税额还要超过50万。目前这些条件都没有了,而且小微企业要保证应退尽退。退税虽然不是减税,因为现在的留抵税额给企业退了,以后企业有了销售收入由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少了就要多缴税,但期末留抵退税确实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可以给企业带来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企业是有利的。所以,今年的财政政策中退税是个亮点。
当然,政治局会议还要求用好各类货币工具。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保证信贷资金的供应,二是降低货币资金的成本即利率。今年前六个月人民银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2%;6月份一年期的贷款基础利率(LPR)和五年期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同期降低34个基点。应当说,货币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由于目前消费收缩,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在银行信贷增加的同时企业定期存款也在大幅度增加。今年1-6月,企业定期存款增加了45797.75亿元,是去年同期增加额(24171.94亿元 )的1.9倍;今年6月企业定期存款比去年同期增长13.1%,超过同期人民币贷款11.2%的增速。可见,现在是一方面银行加紧给企业放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又大量进行定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大量贷款的去向还是大中型企业,能得到贷款的小微企业也是小微中比较稳定的好企业,对于情况不太稳定的小微企业,银行从风险防范角度也不太敢贷。因此,小微企业最终还是得靠财政,比如这次期末留抵退税。这说明,在当前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能有时难以充分发挥。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实现了正增长,为0.4%,但工业产能利用率还是下降的,即从去年第四季度的77.4%分别降为今年一季度的75.8%和二季度的75.1%。产能利用率有点像开工率的指标,比如按照现有的生产能力企业能生产100件产品,但是现在只生产了75.1件,换句话说企业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量取决于市场上的订单,比如生活中我们去家具店买家具都要先交定金,然后人家才给你下料做家具。现在是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供给)。再比如,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的用电量增速为1.3%,今年6月份仅为0.8%。这些都说明我们现在供给侧是存在问题的,而问题的主要根源在需求侧。其中主要是消费需求。所以,国家要充分地恢复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关键还是要刺激消费需求。
目前消费是什么情况?从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1%。这里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没有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而在2009年扣除物价上涨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16.9%。另外,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5%,而这个增速在2019年为5.5%,2020年至2021年平均为4%,说明今年上半年居民的消费增速继续在下降。内需当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今年1-6月为6.1%,而今年第一季度为9.3%,说明二季度的投资增速有所放慢。今年1-6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但房地产投资增速降为-5.4%,这个数值太低了,拖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后腿。大家都知道固定资产投资分为三块:一块是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由于需求比较弱,所以这部分增速较低;第二块是房地产投资,由于各种原因,增速一直在下降;第三块就是基础设施投资,现在主要靠基础设施,如果这块不增长,那么整个投资规模更要下来了。
二、国外小企业的税收优惠
从世界角度看,很多国家都给小微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但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上。因为增值税主要由消费者负担,因此多数国家对小微企业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基本上是给予一定期限的缓税,也就是晚缴,只有日本给予小企业增值税的免税待遇。企业所得税主要由企业负担,因此很多国家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都集中体现在企业所得税上面。下面举几个国家的例子。
法国企业所得税率2021年为27.5%,今年降到25%。过去法国企业所得税率是最高的,一直是33.3%,而且还有附加。在世界各国都降税的大背景下,法国的税率也降下来了。去年法国税率为27.5%,但对营业收入在2.5亿欧元以下的小企业税率为26.5%。
英国目前企业所得税率为19%,但计划从明年起将利润超过25万英镑的企业适用税率提高到25%,同时对利润低于5万英镑的小企业给予优惠,仍适用19%的税率。利润介于5万和25万英镑之间的企业将适用19%和25%之间的税率。
比利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但对小公司应税所得在10万欧元以内的部分税率为20%。
澳大利亚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30%,但对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澳元而且消极投资所得不超过80%的企业征收25%的企业所得税。
日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3.2%,但核定资本在1亿日元以下的小企业,其应税所得在800万日元以内的部分适用15%的税率。
三、我国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1.增值税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越大,我国对小微企业优惠力度越来越大。对于增值税,我们一般不叫小微企业,称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指不含税销售额一年低于500万的,它们不采取销项税减进项税的计税方法,而是采取核定征收。核定征收率之前是3%,新冠疫情后临时降到1%,今年连1%也不征了,对它们实行免税。当然,这也会刺激一些企业通过分拆的方式来进行避税。比如,一家常年有800万的销售额,它不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要正常缴纳增值税。但如果这家企业拆分拆成两个400万销售额的企业,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就都可以免交增值税了。尽管增值税不是企业负担的,但是别人交我不交也可以给我带来一定的优势,比如我货物或劳务定价可以低一些,或者在相同定价的情况下我的利润会更高。
2.企业所得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小微企业适用优惠税率为20%。企业所得税已经立法,因此税率不好经常动。但是国务院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减计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给小企业减税。比如,目前规定,企业应税利润在100万以下的,可以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如果实际账面应税利润为100万,那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2.5万,乘以20%的税率,实际税负就是2.5%。对于应税利润100-300万的企业,其应税利润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实际税负为5%。现在税法规定的小微企业标准是“两个300,一个5000”,即:职工人数不能超过300人,应纳税所得额不能超过300万,资产不能超过5000万。如果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那就不再是小微企业了,就不再适用20%的税率了,应该按照25%的税率。
研发加计扣除对中小企业也有优惠。最初研发费用100万,规定加计50万,那税前扣除额便是150万。从去年开始我们加计75%,今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100%,即如果科技型中小企业发生研发费用100万,那么它税前可以扣除200万,而一般的企业发生100万研发费用税前只能扣除175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标准参照国科发政〔2017〕115号文执行。
设备加速折旧也对小微企业也特殊的优惠。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一次性购买固定资产500万以下的当期摊销不用折旧。但小微企业在今年年底之前购买设备,如果价值超过了500万,可以自愿选择按照单位价值的一定比例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例如,最低折旧年限10年的机器设备,单位价值的50%可在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其余50%按规定在剩余年度计算折旧进行税前扣除。
3.其他减税政策
对小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是授权地方的。在2024年之前,对资源税、城建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一费”,可以在50%的幅度内减征,但减不减征可以由地方政府定,给予地方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