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毛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财税系主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战略与政策研究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等国内外一流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课题20余项;担任《China Economic Review》、《Energy Policy》、《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曾获Gregory Chow Best Paper Award 1st Runner-up(邹至庄最佳经济学论文奖一等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度科研标兵荣誉称号、2015年度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等诸多奖项。
主动偿债与专项债发行定价,财政研究,2025年第7期(与冯帆等合作)
为什么要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财政科学,2025年第2期(与任占尚合作)
地方关联性举债与异地企业投资,金融研究,2025年第1期(与刘勇合作)
地方债的稳就业效应:来自中小银行专项债的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5年第3期(与任占尚合作)
适时启动大规模化债:主动化债、整体排险和兼顾发展,中国财政,2024年第24期
混合公债视域下专项债的风险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24年第12期(与柏金春合作)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优化政府债务管理,中国财政,2024年第18期(与任占尚合作)
开发区债务增长的机理研究——基于开发区边界的精准识别,管理世界,2024年第9期(与柏金春合作)
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统筹发展与安全,财政研究,2024年第5期(与徐军伟合作)
专项债加力提效稳就业,中国财政,2024年第6期(与任占尚合作)
地方政府债务与非农就业提升,财政研究,2024年第2期(与任占尚合作)
融资平台债务增长的新机理研究:担保网络的视角,经济研究,2024年第1期(与韩瑞雪合作)
打造地方财政收入新增长点的政策建议,国家治理,2023年第24期
混合公债与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财政科学,2023年第9期
举债问责与隐性担保:来自城投债交易利差的证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与聂卓、王梓旭合作)
新型纾困政策留抵退税的特征与效益,工信财经科技,2023年第3期
打通地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关键堵点的建议,工信财经科技,2023年第2期
四两拨千斤:专项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研究,财贸研究,2023年第4期(与缪小林等合作)
融资平台债务与城商行绩效,财贸经济,2023年第3期(与石少宾等合作)
地方债、房价与收入分配,金融市场研究,2023年第2期(与王梓旭等合作)
政府债务规模与财政可持续性:一个研究综述,财政科学,2022年第11期(与马光荣合作)
以债引资:城投债与资金跨地区流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与徐军伟等合作)
融资平台债务与环境污染治理,管理世界,2022(10)
复杂网络在地方公共债务风险研究中的应用,财政科学,2022(06)
信息完备与税收遵从,世界经济,2022(06)
地方政府纾困、融资成本与企业业绩分化,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10)
社会保险与公共安全: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学报,2021(04)
农村税费改革与地方政府筹资模式的转变,经济研究,2021(03)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研究——制度溯源、个性刻画与实现路径,财贸经济,2021(03)
警惕两个比重持续上升 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中国财政,2021(0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构想,财政研究,2020(1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再认识——基于融资平台公司的精准界定和金融势能的视角,管理世界,2020(09)
营改增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税务研究,2020(07)
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基于北京市全口径政府债务数据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1):(22-33)
新时代地方财政治理:地方债实地调研和间接金融分权视角 ,财经智库,2019(6):(80-103+143)
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制度基础——兼顾财政和金融的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2019(9):(46-67+205)
新中国70年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回顾与展望 ,财贸经济,2019(9):(51-64)
城投债为何持续增长:基于新口径的实证分析 ,财贸经济,2019(5):(5-22)
County-Level Tax Sharing:A Statist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hina’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China Economist,2019(2):(66-80)
美国减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2019(2):(100-112)
借力信息公开 促地方债监管规范 ,财政监督,2019(4):(42-8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公共财政研究,2019(1):(75-90)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现实基础——制度变迁、统计方法与重要事实 ,财政研究,2019(1):3-23
地方债务、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验证 ,金融研究,2018(5):1-19
分税与转移支付结构:专项转移支付为什么越来越多? ,管理世界,2018(4):25-39
分税的事实:度量中国县级财政分权的数据基础 ,经济学(季刊),2018(1):499-526
提高最低工资会拉升产品价格吗? ,管理世界,2017(12):33-45
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经济效应——基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检验 ,中国社会科学,2017(10):70-8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全文转载,2018(1):26-39)
亏损抵扣、风险分担与企业投资——‘沉睡合伙人’假说的经验证据 ,金融研究,2016(10):175-190
分税与税率:从政府到企业 ,经济研究,2016(7):13-28
社会保险缴费率、参保概率与缴费水平——对职工和企业逃避费行为的经验研究 ,经济学(季刊),2015(4):341-372
经济开放与政府规模——来自历史的新发现(1850-2009) ,经济研究,2015(7):87-101
转移支付与政府扩张:基于‘价格效应’的研究 ,管理世界,2015(7):29-41
财政状况与地方债务规模——基于转移支付视角的新发现 ,财贸经济,2015(6):18-31
制度并轨预期与养老保险遵从度:来自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证据 ,世界经济,2014(9):119-144
增值税全面转型对投资和就业的影响 ,财贸经济,2014(6):14-24
高投资、低消费的财政基础 ,经济研究,2014(5):4-18。(本期篇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14(9):91-93)
纵向竞争、税权配置与中国财政收入占比变化 ,管理世界,2014(5):18-32
间接税税收优惠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来自全国税收调查的经验证据 ,中国工业经济,2013(12):143-155
金融抑制与政府投资依赖的形成 ,世界经济,2013(7):48-67
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激励机制:问题与改革 ,财贸经济,2013(7):126-137
扶贫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基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经验研究 ,经济学(季刊),2012(4):1365-1388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财政研究,2012(1):38-41
中国社会福利体系适度性研究——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 ,财贸经济,2012(2):36-44。(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2(6)全文转载)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公共支出差异与经济发展差距 ,经济研究,2011年(增2期):75-87
税式支出研究的新进展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5):42-50。(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1,9,全文转载)
转型期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研究,2010(5):28-31
How do Tax Incentives Affect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 (SSCI,国际A类期刊), forthcoming. (该论文获得Gregory Chow Best Paper Award 1st Runner-up——2018年度邹至庄最佳经济学论文奖一等奖)
Coal Intensity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Chinese Coal-fired Power Plants ,Energy Economics (SSCI,国际B类期刊), R&R.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 Fiscal Reform in China ,Fiscal Studies (SSCI), 2018, 39 (1): 159-187.
Estimating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marginal CO2 abatement cost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n China ,Energy Policy (SSCI & SCI)
Measuring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with using censored data and its rectific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SSCI), 2014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Regulatory Reforms on China’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dustry ,Energy Policy (SSCI & SCI), 2009, 37: 712-720.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坚持走发展中化债道路
混合公债与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2024年6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和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4年第9期(总第17期)——“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在线上召开。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处长毛捷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从混合公债的角度分析如何化解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对专项债管理的三点思考
2023年9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协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3年第5期(总第8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度演变、作用与改革”研讨会召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毛捷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就专项债的投资边界、全生命周期和财政可持续性三个问题展开探讨。打通地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关键堵点的建议
新型纾困政策留抵退税的特征与效益
2023年3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3年第2期(总第5期)——“从预算报告看2023年财政政策”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毛捷教授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在会上阐述了留抵退税作为减税降费、纾困政策的重要工具的特征与效益。警惕两个比重持续上升 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其中,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既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要抓手。尽管“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诸如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递减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占比过高、隐性债务占比过高等,提醒我们应高度警惕我国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隐患,尽快采取系统性措施推动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改革深化,为兼顾谋发展与保安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统筹政府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功能与安全职责,是新发展阶段我国政府债务治理的方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精准导向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会议全面深刻阐述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须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杠杆作用。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从而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过程中,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配合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释放内需潜力。但由此可能引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的空间和效果恐将受此束缚。乘金融开放东风 促地方债国际化
2019 年 6 月 1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同年 9 月 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按规定提前下达 2020 年专项债券部分新增额度,同时明确以省为单位,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券规模的比例可为 20% 左右。这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行经济逆周期调节,以及精准补短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券的新增额度较大,在债券市场存量资金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可能会对其他市场主体的债券融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为此,可以尝试借助我国大力实施的金融开放,适时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国际化,以吸引国际增量资金,缓解地方政府债券对其他市场主体的挤出效应。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制度基础
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财政体制上的安排会改变不同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分配,金融体制会影响政府融资约束,因此财政金融制度是研究地方公共债务问题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地方收、支、债相互影响
地方政府现实条件中,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政府债务这方面并非相互独立存在,而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地区的财政收入稳健指数、财政支出结构指数与债务可持续指数是否存在正向或负向的关系。通过这三个指数的关联分析,可以基本判断出,是不是“越富越胆壮”还是“越穷越胆大”。其次,可以进一步分析财政收入组成结构与地方债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互补还是替代,这对于地区财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