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财经智库》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究”首席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首席专家。出版了《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财政理论发展纲要》等多部著作,编著《税收经济学》等多部教材,发表数十篇论文,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所转载。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学会、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等多项奖励。
电子邮箱:zyyang@cass.org.cn或zyyang@foxmail.com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动力与实现机制,财贸经济,2022(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税收秩序的重塑与中国贡献,国际税收,2022(10)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大、成效显,中国税务,2022(08)
实现共同富裕的税收作用,税务研究,2021(11)
促进科技创新 税收大有可为,中国税务,2021(09)
以有效提供地方公共服务为中心:从健全地方税体系到健全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国际税收,2021(09)
税收思想与税收政策的演变——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探索,税务研究,2021(07)
数字资产税征收的国际实践与我国的政策建议,经济纵横,2020(11)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背景下促进消费的税收政策优化,税务研究,2020(11)
平等与税收:对税制改革动向的思考,国际税收,2020(07)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税收力量,中国税务,2020(07)
财政学的基本问题——兼论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着力点 ,财政研究,2017年第12期
打好“三大攻坚战”笔谈——打好“三大攻坚战”/“防控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系列笔谈之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判与化解策略 ,改革,2017年第12期
重新认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地方财政研究,2017年第10期
自贸区、逆全球化与未来中国对外发展思路 ,国际税收,2017年第10期
现代税收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税务研究,2017年第5期
印度商品和服务税(GST)开征的意义、挑战及未来趋势 ,国际税收,2017年第8期
中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结合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17期
税收合理发力助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 ,国际税收,2017年第5期
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新变化 ,财政科学,2017年第11期
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思路的转变: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财政研究,2016年第9期
中国增值税改革中的三大问题 ,地方财政研究,2016年第9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税收 ,国际税收,2016年第8期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政策选择 ,税务研究,2016年第7期
三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成就及建议
2019年,中国建立起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一税制成功的关键在于综合所得的汇算清缴。居民个人汇算清缴是在第二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进行的。三年来,汇算清缴工作进展顺利,已渐入佳境。财政政策如何继续发力
2022年7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财税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2年第3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研究员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围绕《财政政策如何继续发力》的主题,从存量财政政策、增量财政政策和市场活力出发,着重探讨了财政政策应如何继续发力。下文整理自杨志勇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央地财政关系——从集权与分权到活力与秩序
财政体制一直是财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财政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财政界,财政体制多按狭义用,即预算管理体制,所对应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除了城市国家,财政事务需要分级处理,大国更是如此,这就有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问题。作为统一的国家,特别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全国财政事务。同时,由于地方财政事务,中央政府往往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让地方债在形成有效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6月,地方债发行额超1.5万亿元,有望创单月发行规模新高。到6月21日为止,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4.4万亿元,到6月底,有望接近5万亿元。总体来看,今年的地方债发行节奏较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财税力量
2022年6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财政政策论坛2022年第2期——财税体制改革与统一大市场建设”成功举办。杨志勇研究员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研讨嘉宾,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财税力量”为题,从财税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对全国统一大市场问题及加快政府间财政关系规范化改革谈了他的个人看法。下文是杨志勇研究员在论坛上的发言。减税降费政策十年来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5月17日,在中宣部举行的财税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减税降费政策成为关注的焦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计署的有关领导回答了记者的相关提问。减税退税必将换来市场主体活力恢复和市场繁荣
日前,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这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是减税退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促进“六稳”“六保”政策的落实,同时是国家在与市场主体共渡难关的体现,是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定位的体现。税收立法加快 保障税收法治建设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有关人大立法工作的专项报告指出,近年来,税收立法加快,现行18个税种已有12个通过立法,同时,增值税、消费税等重要税种的立法也进入关键阶段,增值税法、消费税法都已经公开征求意见。力度大、政策优!税收政策效能进一步提升
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让减税降费政策的针对性更强,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减税降费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样需要提升效能,并满足精准性、持续性的要求。2022年新减税降费政策 促稳定开新局
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减税降费座谈会,总结近些年来减税降费成效,就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听取意见建议。会议指出,当前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调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针对市场主体需求,抓紧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确保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数字财政的机遇与发展前景
数字财政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财政与数字经济的相遇产生了数字财政。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的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在数字经济时代就表现为财政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数字技术以及现代财政与数字经济的融合程度。从财税视角看“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
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相继发布,这充分体现中央对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持,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丰富了“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内容,港澳将因此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财政政策执行绩效持续提高,跨周期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
财政部调研小组2021年8月27日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此前,这一调研小组曾分别发布《2020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和《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透过半年报和年报,公众更清晰全面地看到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换来好的政府治理
2021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半年财政运行平稳,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表现出一些新特点。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5%,其中,中央层面下降6.9%,地方层面增长6.4%。总量增长体现扩张,中央支出下降体现中央财政带头过紧日子。对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不必大惊小怪
6月4日,《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21〕19号)一公布就引起热议。财政扶贫经验将更有力地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定位在脱贫攻坚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财政对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体现了财政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房地产税立法如何积极稳妥推进
房地产税改革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重庆、上海两市早在2011年1月28日就开始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两市试点之后,其他地方均未跟进,两市也未将个人住房房产税制度正式化。对于外界来说,试点实施情况也不是那么清楚。时隔十年,试点的成效如何,当对社会有个交代。减税、增税要看什么情形
“两会”已经闭幕。透过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已经看到中央采取许多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不少代表委员就税收话题发表他们的看法。现就其中的若干谈点个人看法。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口在快速老龄化, 65岁以上人口占比2002年为7.08%,超过一般认为的7%的标准,成为老龄化国家。从此,这一指标持续提高,2019年达到11.47%,2035年人口老龄化将达到更高的水平,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将可能占到四分之一。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更有效、更可持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肯定2020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对2021年的经济工作作了部署。2020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成为世界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绩来之不易,其中有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份力量。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六稳”“六保”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正是有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多种因素的支持,中国经济向上的大趋势没有变化。信用债陆续违约呼唤更加健全的信用债市场建设
信用债市场暴涨和暴跌都是市场不正常行为的表现。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本来应该更加平稳,但债券市场也可能因为制度的不够健全和监管的不到位而引发金融风暴。最近,国内一些信用等级AAA的企业债券陆续违约,在一定程度上已让敏感的金融市场感受到违约所带来的的传染效应。一些本来可以顺利发行的信用债或推迟或利率上调,也有一些可能永远失去了发行机会,金融市场的功能也因此受到影响。明年有必要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
近期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常态化的讨论比较多。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要经过权衡取舍,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才能实现既定目标。特定时期的经济政策是结合经济环境作出的选择。对于经济政策的评价,同样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环境。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完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是一个新提法,与之前所说的“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不同。财税和金融体制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不只是简单的文字调整,而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积极财政政策落实中的难题
积极财政政策旨在对冲经济下行。从经济政策的目标来看,今年最直接的就是做到“六保”和“六稳”,“六保”和“六稳”中最重要的是就业,2020年经济政策应该以就业作为中心目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谈契税的三次变革:从1950年到2020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8月1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契税法。契税法成为第11个完成立法程序的税种,税收法定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为什么中国还不需要遗产税
风靡全球的《21 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又出新书 —《资本与意识形态》,1100 多页的法文版率先面世,英文版将在 2020 年 3 月出版。在这本书中,皮凯蒂认为,中国应该开征遗产税。海南自贸港的零关税、离岛免税与低税率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建设由此正式启航,海南自贸港将拥有一套与中国内地不一样的税制。这套税制的零关税、低税率和简税制特征尤其引人注目。现代财政制度的6大特征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按照改革的统一部署,2020年要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还明确了财税改革的三大领域: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可以理解为三大重点领域。如果这三大领域改革目标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就基本建立起来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既要有力度又要考虑可持续性,未来可以更加灵活。“财政赤字货币化”不仅仅是财政和金融关系的问题,对于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保证政策稳步落地,才能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在2020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举办的“财税圆桌论坛第4期——从政府预算报告看积极财政政策”线上研讨会上,杨志勇研究员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为主题做了发言。应对疫情,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更有效?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短期的,但不可低估它的后续影响,特别是,全球疫情的蔓延让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从财政上看,应对疫情,需要构筑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为抗击疫情提供财力保障;第二,财政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第三,提升预算绩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根本改善。为了让积极财政政策更有效,应高度关注财政政策实施的四大风险点,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为应对风险寻找可替代财力,过紧日子。个税App,幸福的退与苦恼的补
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办理汇算清缴。”抗疫减税需要专业决策
现代税制不是只顾“敛财”的古老税制,而是在保证财政收入筹集的同时,体现一定的公共政策目标。这样,当经济社会形势发生变化,税制就要作相应变革;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税制往往要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政府的经济活动可以认为是财政活动
2019年5月1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举办“国家财政与国有企业”圆桌论坛,论坛邀请各个领域的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热烈讨论,内容涉及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的差别、国有企业形成的历史逻辑、国有企业的财政支持作用、国有企业与国家能力建设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杨志勇在论坛上的精彩发言。行政管理费用的压缩空间已经不大
部分省份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而且数据表明依靠土地财政获取财政资金的省份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有利,因此,对地方土地财政问题的关注不能仅仅的停留在土地出让金一个方面,更应考虑到税收等多重因素,未来应加快构建地方税体系,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合理规划其中的路径,并注重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